建站频道
    当前位置: 中国美术家网 >> 美术理论 >> 理论库 >> 收藏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博物馆是学习鉴定的好地方(作者:姚祎)

        作者:核实中..2010-01-29 15:12:39 来源:网络

          来源 :义乌新闻网
          编者按:王宏理先生是义乌人,曾任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、学术部主任及浙江西湖美术馆副馆长。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为中国书画史、书画鉴定方向研究生导师,并为中国美院国画书法专业博士生兼职教授。发表语言文学、金石书画论文数十篇。独立研究的书画类课题曾获国家(艺术类)最高奖。本文根据王宏理先生对书画鉴定、古玩收藏的见解整理而成。



          问:有比较才能有鉴别,许多人不知相信谁好,就买了作品集自己来比照着鉴定,这样的方法应该比较可靠吧?



          答:这只能说有一小部分作用,如通过比照,你能发现这不是某人的作品。因为你是根据作品集里反映的显性信息判断的,但其中大量隐形的信息,如果你不懂,就不容易发现。例如利用旧的书画材料经高明的平面复制技术,再经多种技术(包括现代科技手段)处理,这种隐性信息在作品集里是绝对发现不了的。所以,比对作品集的方法,最多只能鉴别仿冒手段过于拙劣的假,却绝对无法定其真。



          问:过去那些鉴定大家的经验从何而来,是不是要经常去书画市场进行鉴定实践呢?



          答:实践是最重要的,但问题是在哪里实践。你天天接触的是鱼龙混杂的东西,你眼里还能建立起一个真品的标准的参照系吗?



          问:那么这个参照系要在哪里建立呢?



          答:当然要在博物馆。比如市场上吴昌硕、黄宾虹、齐白石、弘一法师、沙孟海的作品有真有假,你拿哪一件当“标准器”来鉴定?没有标准,就无法定其真假。所以必须多看博物馆的藏品。作品集可以看,但如今有些作品集里就编入了许多赝品,看了更容易上当。所以必须看清是什么出版社出的,是什么人编的。必须看清是正规的知名的出版社出的,编者是故宫、上博、浙博等国家级博物馆的,或确定是这类博物馆的藏品。不然,假冒的、私家收藏而未作鉴定的掺杂其间,就容易上当。



          问:名家作品,特别是古代的,都珍藏在各大博物馆里。我们应该怎样看才能有收获呢?



          答:看博物馆藏品的好处,首先不致像市场里看来看去可能都是假的。但博物馆的展览主要是针对普通观众的,并非用于鉴定研究,得到的信息很有限。所以就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,而要细细品味,是读而不是看。



          如有条件,还要注意搜集各种有关资料。比如你收藏到一方赵之谦的印,从印褪上看,并没有半点破绽,但如果你了解赵之谦进刀的节奏,了解他用刀的角度和深浅,也许就知道其真假了。再比如黄宾虹的画,你要仔细观察他用的墨和颜料,不但和今天的不同,和当时人也不同。至于其笔墨功夫,你细心体会,会发现当今之人是无法达到他那种境地的。如果你对他的作品真的读懂了,在你面前假冒黄宾虹是很难的。



          问:那些著名书画篆刻家的高超水平,我们一般人也不太懂,要观察得那么细致入微,大概只有书画家才能做得到。那么,是不是书画家才真正会鉴定呢?



          答:有书画功底是鉴定者的必备基础,书画家懂得欣赏,所以知道其艺术价值。另外书画家对过去书画家的技巧风格比较熟悉,所以也较能发现假冒者。但如今造假者反辨伪能力极强,其假冒手段十分高超,并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的。也就是说,鉴定真假和欣赏好坏是两回事。一次,我和几位书画界的前辈一起看一幅近代名家的作品,有位老先生坚持说是假的,理由是某地方有败笔,他认为大画家不会有这样的败笔。我说,从整体看,此画水平很高,不大可能出于假冒,则真品偶尔有败笔并不奇怪。要是应酬之作或者本来就是当时他没画好而扔进废纸篓的东西,而被旁人拣出来拿到今天来卖,也是很正常的。这里出现的是什么问题呢?就是不能将鉴定真假和评论好坏相混淆。但这样的情况经常可碰到。

        •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meishujia.cn,All right
        • 业务部:
        • 邮编:100069
        • 电话:
        • 技术部:
        • 邮编:100052
        • 电话:
        • 热线:服务QQ:529512899电子邮箱:fuwu@meishujia.cnbeijing@meishujia.cn
        Processed in 0.028(s)   9 queries
        update:
        memory 4.106(mb)